- 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课题组;张晓波;孔涛;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和中坚力量,也是面对疫情和经济动荡相对脆弱的群体,其复工复产情况对保就业、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线上平台,对使用支付宝扫码收付款服务的活跃小微经营者随机发放问卷,深入调研小微经营者在2020年第三、第四季度的疫后复工复产情况、经营状态、融资需求及对未来的预期。基于这一独特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微经营者在2020年下半年仍处在疫情冲击下的艰难恢复中;经营表现呈现差异化;市场疲软和成本上升持续成为小微经营痛点;政府各类纾困解难政策惠及小微经营者的程度不尽相同;小微经营者对2021年一季度的经营信心指数并不乐观,依然处在荣枯线以下。
2021年02期 No.43 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1K] [下载次数:106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雯轩;
本文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产业政策的研究探讨,根据产业政策的导向、定位将中国产业政策的发展分为了五个阶段。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学术界对产业政策研究,本文发现,中国的产业政策研究已经在实践中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评价和分析体系,政策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实施的重点对象从重工业逐步转向新兴产业;产业政策本身也从赶超型、追赶型的定位转向在某些新兴产业谋求先发优势。经过多年的经济实践,产业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新发展格局下,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将紧密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针对新兴产业、国际合作背景下的产业政策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2021年02期 No.43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68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徐齐利;
构建博弈模型,数理分析注册制和审批制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注册制和审批制导致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在程度上是不一样的:为繁荣市场和壮大行业,准许比老企业效率更高的新企业进入市场,则审批制较注册制导致老企业出现更为严重的产能产出维持、实际产出收缩的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出现更为严重的产能产出扩张大于实际产出扩张的产能过剩。该理论不仅在行业层面揭示了产能过剩的市场准入机理,而且在企业层面揭示了老企业比新企业更易发生产能过剩的市场准入机理。因该理论发现注册制比审批制更能繁荣市场、更能壮大行业、更能规避产能过剩,故对于企业准入的"放管服"改革,建议:大力推广注册制,尽量少用审批制。
2021年02期 No.43 3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婉红;李娜;李策;
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破解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困境、实现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1998-2013年东北地区制造业面板数据,验证要素配置效率是否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转型,并探讨选择性产业政策对要素配置效率与制造业结构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可显著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选择性产业政策对要素配置效率和制造业结构转型的调节作用则与产能利用率有关,当制造业行业产能不足和产能合意时,选择性产业政策可显著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然而,当产能过剩时,选择性产业政策则会弱化要素配置效率对结构转型的正向作用。
2021年02期 No.43 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201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闫雪凌;李雯欣;高然;
本文通过构造可量化的人工智能技术指标,使用相应数据研究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和影响。通过构建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行业的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数据集,利用面板VAR模型对冲击和影响进行识别。结果显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正向冲击并具有较强的持续性,1单位标准差的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导致劳动力就业岗位上升约0.04至0.045个百分点,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约0.03至0.04个百分点,工资水平对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的反应在显著性上稍弱于就业岗位的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并未导致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在结构上出现极化现象。针对日益增加的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器代人"的担忧,本文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正向的,其更多表现为创造效应而非替代效应,政府应该继续出台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更好地发展。
2021年02期 No.43 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3K] [下载次数:3723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2 ] - 张晓明;向迪;刘生龙;
本文采用2010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居民抑郁倾向对劳动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抑郁倾向能显著降低居民的劳动收入,对个人就业产生负向影响。为克服个人精神状况与收入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工具变量,使得工具变量估计结果相比于传统方法更加精确,进一步验证了抑郁倾向对个人劳动收入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男性个体、位于农村地区的个体、青年个体受到抑郁倾向的影响更为严重,收入下降程度更为显著,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抑郁倾向给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抑郁倾向通过抑制个人的社交能力与社交意愿、损害个人的劳动能力等方式来影响个人的劳动参与和劳动收入。
2021年02期 No.43 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238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万相昱;唐亮;张晨;
应用内生转换模型考虑收入对于部门选择的影响,文章对非公共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收入方程进行估计,估算部门收入差距。实证结果表明,部门间收入差距显著存在,受到一系列人口特征的影响。男性在公共部门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是对于女性,收入溢价存在于非公共部门。男性的收入差距伴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增加。已婚和拥有户主身份的男性,在非公共部门中更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健康状态和党员身份能够显著增加男性和女性的部门收入差距。
2021年02期 No.43 9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210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九如;
<正>历添新岁月,山河满园春。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迎来新的一年。在辞旧迎新时刻,我代表《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社全体同仁向多年来给予我们支持帮助的广大作者、审稿专家、各界读者以及产业经济界朋友致以诚挚的祝愿:祝大家新年工作顺意,健康平安快乐!刚刚过去的2020年,给我们留下"极不平凡"的深深印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生活"暂停"、生产"停摆"、民众"忧惧",供给和需求双侧承压;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化停转、民粹主义冒头,美国遏制打压全面升级,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工业产业面临的挑战可谓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我们展开了一场气吞山河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促使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由负转正,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
2021年02期 No.4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工信财经科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期刊,专门刊发工信财经科技领域重大前沿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国内统一刊号:CN10-1729/F。《工信财经科技》以"聚焦工信领域,服务工信发展"为宗旨,通过搭建高端产学研交流平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面向全国征稿。一、基本要求1.选题范围:覆盖国民经济(含财政学、会计、金融学、贸易等)、产业经济和科技领域及其交叉学科领域,也欢迎其他优秀选题。
2021年02期 No.43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2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